加快拓面提质,开启武汉“三乡工程”新征程

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对接,建设富饶美丽城市后花园

   大批企业家到乡村寻找新机遇

   促进城乡融合,强村富民吸引农民广泛参与

长江日报讯  5月23日,黄陂木兰山村“回乡能人”张友华,和同事一起,反复推敲着木兰山村“共享农庄”建设规划方案。武汉乡村振兴首个五年规划提出,将完善“三乡工程”政策保障体系,加速“三乡工程”拓面提质行动。

“规划指出,到2020年,将在100个行政村建设1万户共享农庄,这将为木兰山村引进21.6亿元投资,积极打造华中第一民宿村的愿景,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和保障”,张友华兴奋地说。

推动农业变强、农村变美、农民变富,“三乡工程”迈进新征程。笔者获悉,我市将探索多种“三乡工程”发展模式,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对接,搭建“三乡工程”市场化运行平台,优化“三乡工程”组织服务,完善政策保障。分步推进全市6个新城区1902个行政村、规划保留的近4000个中心湾的“三乡工程”建设,实现行政村、中心湾全覆盖。到2020年,实现吸纳社会总投资500亿元,增加农民收入83亿元,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达到10.5亿元以上。

随着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,“三乡工程”正为积极践行党的“乡村振兴战略”,解答“三农”问题,探索“武汉实践”。

激活力:探索多模式发展促进三产融合

“我们一直坚信,挣农民的钱不是本事,让农民挣到钱才是本事。”23日,新洲仓埠丰乐村“回乡能人”袁惠文充满感情地说道。

“三乡工程”实施以来,袁惠文返回家乡,带领丰乐村村民创新创业,将曾经贫瘠荒芜的乡村,打造成为集赏花、休闲度假、亲子教育、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紫薇都市田园景区。如今,紫薇都市田园成为华中地区丹桂面积最大,紫薇最多的生态示范园。景区内独具创意的“植物编织百家姓”,获得国家知识产权。

苗木种植产业既为当地600名老年村民提供了就地就业岗位,帮助30多户贫困户脱贫,又吸引了当地年轻人返乡到景区工作。在景区的带动下,仓埠街先后成立42家苗木企业,被誉为精品桂花之乡。

“丰乐村也在加速拓面提质,我们要紧抓‘三乡工程’新机遇,把丰乐村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森林康养基地、长江中游城市群优秀研学旅行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。”袁惠文说,“丰乐村乡村振兴”五年规划已在制定完善中。

丰乐村是武汉“三乡工程”因地制宜、探索多种模式发展的典型代表村。据了解,下一步,全市将通过继续深入推进多模式发展,推进“六个结合”,引导乡村“双创”,进一步健全“三乡工程”建设内容。

探索多种模式发展,全市将大力引导“市民下乡”,发展养老康养型、民宿文化型、农事体验型、创意创业型、网红直播型等模式,促进乡村功能再开发;鼓励推进“能人回乡”,发展回归创业型、带领致富型、乡贤治理型、公益捐助型、电商引领型等模式,促进乡村价值新发现;积极促进“企业兴乡”,发展扩大投资型、龙头带动型、村企共建型、对口扶贫型、服务带动型、全产业链型等模式,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全市将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相结合,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。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“四三行动”计划相结合,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乡村治理相结合,树立乡贤典型,促进文明风尚。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精准扶贫相结合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农村养老产业有机结合,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办养老机构。推进“三乡工程”与全域旅游相结合,高质量建设共享农庄、都市田园综合体、郊野公园。

全市积极支持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合作、联合等方式,组建创业创新共同体。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,着力支持“互联网+农业”大学生创业者。鼓励科研院所、科技人员及团队到农村创业创新。加快农村双创示范园区(基地)创建,支持农村“星创天地”、众创空间建设。

强机制:搭建运行平台健全服务体系

蔡甸大金湾,背靠斧头山和笔架山,村湾背山面水,具有典型传统村落格局特征。村湾传统建筑历史悠久,“三乡工程”实施3年来,大金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、基础设施及农村空闲农房,吸引市民下乡。29栋空闲农房中,已有一半房屋与市民、企业签定租赁合同,开办农家乐、陶艺馆、书画室。留法大学生李涛租赁房屋3栋创办九如坊文艺中心,推进知音文化发展。

宽敞的庭院、幽静的花园、一涓涓溪流、一声声翠鸟的啼叫……随着市民下乡热度升温,人们越来越想过上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”的乡村诗意生活。

下一步,我市将搭建运行平台,优化组织服务,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建立健全“三乡工程”服务体系,让更多市民畅享田园乐趣。

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,目前,全市在美丽乡村、赏花游特色村和宜居村等基础设施完善、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较好的村,共有农房1万多户,其中空闲农房近3000户,剩余闲置农房、宅基地资源充足,规模化发展共享农庄潜力巨大。

待全市积极打造的“三乡工程网”信息化平台正式推向市场化运作以后,市民只需手机点开武汉“三乡工程网”,输入关键词“蔡甸农家乐”,点击搜索,蔡甸周边农家乐信息一目了然呈现在屏幕上,并可直接“下单”预订。市农业农村局介绍,随着武汉“三乡工程网”建设的日益成熟,共享农庄别墅、古民居改造,或度假、或养生、或种养、或休闲、或居住,风情各异的武汉近郊田园生活,市民只要轻点手机就能唾手可得。

为推动“三乡工程”面向市场高质量发展,全市将以“三乡工程”城乡市场对接为导向,搭建农村闲置资源信息发布及交易平台。组建村级农宅合作社,与交易平台有效衔接。积极培育“三乡工程”经纪人等市场中介,支持“第三方平台”参与服务“三乡工程”,提供业务咨询、规划设计等专业服务。

全市积极推进“三乡工程”在各大新城区落地。构建“三乡工程”综合服务平台,在新城区开设服务窗口、服务站,为市民、能人、企业下乡创业兴业做好导航服务和政策指引。

为畅通“三乡工程”招商引资、引智渠道,全市推出“三乡工程”点对点商事服务机制,开辟“三乡工程”项目用地“绿色通道”,完善网上审批流程,实行限时办结制。

添实力:创新用地保障措施扩大发展优势

五月阳光照射充足,位于东西湖柏泉农场的“未尔有机”蔬菜基地,进入了高产期。23日,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,正在基地里兴致勃勃采摘着有“史上最甜”雅号的网红白玉米。

未尔有机总经理魏晓明说,农场优质的土地资源,是自己下乡创办有机产业的重要因素。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0亩,企业发展前景良好。通过实施“蚯蚓—土鸡—有机蔬菜循环生产”技术模式,基地亩产值达到4万元左右。

企业下乡投资,解决“地”的问题是关键。武汉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“三权分置”探索,激活了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,为土地赋能活权、焕发生机。

据了解,我市率先提出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“三权分置”概念,通过“明晰土地所有权、稳定土地承包权、放活土地经营权”,有效实现“三权分置”,将农村土地经营权用于流转和交易,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资产,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流动。“三权分置”武汉经验被先后写入到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、农业部等系列相关文件。

开启新征程,武汉将继续稳步推进创新用地保障措施,进一步完善“三乡工程”政策保障体系。

全市将因地制宜推进乡村规划编制,通过送规划下乡,整合农村建设用地。对用于“三乡工程”建设的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,不设指标规模限制。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挂钩机制。推进落实建立“三乡工程”用地省、市协调保障机制。

全市制定了“三乡工程”细化配套保障措施,通过奖补、金融服务等政策,完善细化“三乡工程”的支持措施和操作流程,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下乡。对“三乡工程”涌现出的优秀能人、企业家,将通过提高名誉和政治待遇等激励机制,助力“三乡工程”聚人气、增财气,聚民心、兴乡村。

【编辑:彭向东】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