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益进行时】外国朋友登市民大讲堂讲述武汉故事 在武汉的生活,每一秒都值得珍惜

长江日报融媒体讯(记者余坦坦 实习生于莹 通讯员卢锦锋)在市民之家举办的《外国人在武汉2007-2017》影像展吸引众多中外观众观看,80幅照片均为《长江周刊》(英文)记者邹岩所摄。邹岩自2007年起,采用纪实手法,选取外国人在汉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场景拍摄,至今已拍摄照片3万张。

武汉生活怎样?在汉学习、生活、工作愉快吗?自己是如何被拍进照片的?照片背后又有哪些故事?23日下午,几位照片中的外国朋友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93期市民大讲堂,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,分享他们在汉的幸福生活、与武汉人的深情厚谊。来自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数十名留学生,以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、湖北大学知行学院、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师生200多人,饶有兴致地与主讲人互动分享。


爱尔兰专家蔡德宁:

在汉生活16年见证武汉巨变

《做手工》拍摄于2016年12月,地点在武昌花园山。画面上,一对年轻男女正在聚精会神做手工,左边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。这位老人中文名叫蔡德宁,是一位来汉从事文化工作的爱尔兰专家。23日,他首先登上市民大讲堂,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和自己与武汉的情缘。

蔡德宁说,当时自己正在和这对来自北京的年轻夫妇一起做手工,年轻夫妇中男的是美国人,女的是中国人,都是他的朋友。当时现场人多,他全神贯注于手工,被拍进照片自己并不知道。两周前和一位意大利朋友微信时,才得知自己的照片参加了展览,于是专程赶来观看。“看来,在武汉,我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是很珍贵的,值得去珍惜!”他一边打量大屏幕上的照片,一边感叹。

蔡德宁说,自己其实是个“老武汉”,在汉已经生活16年,见证了武汉的沧桑巨变。“刚来的时候,武汉没有地铁,没有高铁,也没有小黄车,如今什么都有了!”他用“每天不一样”来感慨武汉发展之快。

主持人问他喜欢武汉哪一款美食,蔡德宁不假思索就回答“排骨藕汤”。聊到喜欢的武汉景点,他脱口而出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,说自己特别喜欢古琴台。“人与人之间,友情最重要,就像子期与伯牙一样。武汉人重情谊,这点和我一样。”他再次打趣说。

乌干达体育经纪人罗杰:

武汉让我实现人生梦想

《爱护备至》拍摄于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。画面上,半马终点,一男一女两名记者搀扶着一位疲惫的非洲选手走出终点。这位非洲选手叫罗杰,当时是一名来自乌干达的武汉大学留学生。如今他已经毕业,留在中国创办了自己的体育经纪公司,从事马拉松运动经纪业务,经常组织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来中国参加比赛。

罗杰原本要来市民大讲堂现场讲述,不巧当天南京有一场马拉松,所以只好通过电话连线“登台”讲述。约定时间一到,主持人拨通了电话。

“嗨,市民大讲堂的听众们,你们好!”电话那头传来一句道地的中文问候。

“你是?”主持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“我是罗杰啊!”几乎没有异国腔调的回答引来满场听众一片赞叹。

罗杰说,他在武汉学习生活5年,深深爱上这座有性格的城市,“就和我跑马拉松一样,武汉也是一座跑在前面的城市”。

照片中的那个场景,让罗杰感触颇深:“当我疲惫的时候,是两位武汉朋友搀扶了我。其实在5年的学习生活中,许多武汉老师同学都‘搀扶’过我,甚至许多素不相识的武汉市民也‘搀扶’过我,使我顺利完成学业,在异国他乡度过人生中美好的5年。在这里,我要真情地说一声: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,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!”

新加坡培训师许弘:

在一切场合推介武汉

《共同爱好》拍摄于2014年夏,当时邹岩带领10名外国留学生参加神农架大九湖全国大学生自行车邀请赛。候车时,邹岩发现翻译许弘的儿子和一位巴基斯坦小伙坐在台阶上,同时沉迷于手机里的内容,两人看起来很“铁”,于是将这有趣的一幕记录下来。如今,照片中那个巴基斯坦小伙已回国,成为一所大学教师,而许弘和儿子还在武汉。讲堂上,许弘父子讲述了作为新加坡华人心中的“武汉情结”。

许弘说,自己2012年6月从新加坡来到武汉后,参加了长江日报举办的一个英语角活动,让他感受到外国人了解武汉的迫切愿望,从那以后,推介武汉就成为他们父子俩的一项业余工作,“自己在一切场合都尽力向国际友人推广武汉、介绍武汉”。

讲堂上,许弘和听众分享了一个故事:一位美国朋友告诉他,过节时人们通常都会给孩子贵重的礼物,但他却给了自己孩子一把“钥匙”,这把“钥匙”就是一门中文课程。这把“钥匙”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打开另一扇大门,一扇通往中国的大门。许弘说,现在自己从事的双语培训工作,正是给孩子们一把这样的“钥匙”。

嘉宾点评>>>世界正在走向武汉

著名文化学者、市民大讲堂特约点评嘉宾任蒙听了几位主讲人的讲述后,禁不住感慨:“世界正在走向武汉!”

任蒙说,这些年,武汉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城市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。这是武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、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和文化辐射力越来越强的必然结果,也是武汉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标志。

他说,复兴大武汉,让我们的城市融入全球发展,就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来汉创业发展或读书学习,参与我们的城市建设。也需要更多的人以文字或影像记录,为武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留下更多重要见证。

中国新闻名专栏

[分享人生精彩]

推荐、报名方式

1.拨打讲堂热线电话13377853101;2.发送邮件至705715760@qq.com;3.新浪微博@长江日报;4.加市民大讲堂QQ群294410535;5.加市民大讲堂微信号。
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