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所有的锦旗都能当“佳话”

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

山东济宁市唐口街道韭菜姜村有45名戴姓村民,30多年前因人口统计工作人员图方便书写将“戴”写成“代”,造成这些家庭在户口上父子、爷孙异姓,生活上平添许多麻烦。最近经韭菜姜村村委提交申请,唐口派出所调查取证后为45名村民更正姓氏,并办理新户口本。

据媒体近日报道,改变的力量来自当地政府推动的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心怀感激的戴氏族人为唐口派出所送上锦旗表达感谢。

群众在找政府办事得偿所愿之后,可能会向办事部门致送锦旗,以表达谢忱,媒体往往视之为官民互动“佳话”。某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“一面锦旗,一份感恩,一份肯定,一份动力”。

锦旗意味着解决了问题,但有时反衬了办事之难。长期以来,制作锦旗都是一个行当,人们致送锦旗的对象有政府机关,也有医院等公共机构。人们给医生送“妙手回春”锦旗,肯定是医生治好难治之症。韭菜姜村戴氏族人所送锦旗,则是感谢纠错得力。当地派出所解决了问题,无非是做了他们分内之事。

政府难办的事情当然有,这是客观上的“难”。有些“难”则是因为作风不到位,比如以前人们常说的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。一些情况是,因为是克服了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的问题而办成了事,很多群众也会送锦旗表达感谢,那么这样的锦旗该不该收?是不是心安理得收下并当成“佳话”?

有的单位往往把群众送的锦旗当成一种荣誉,但其实很多锦旗是无声的鞭策——人们把办事难已视为常态,一旦办成了事反而感谢连连。如果办成事都成了稀松平常,“锦旗文化”恐怕也会平淡许多。

【编辑 李尔静】


(作者:杨于泽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