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本再版书告诉你:武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镇,地位仅次于京沪

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9日讯(记者 周满珍 通讯员张琼)“武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镇,仅次于北京、上海。” 29日,五四运动研究专家、湖北大学教授田子渝在其所著《武汉五四运动史》研讨会上表示,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成为全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历史选择的结果。

田子渝所著的《武汉五四运动史》初版于1999年,2009、2019三易其稿,最新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。全书用27万字、140幅图片还原了100年前发生在武汉的那段历史。田子渝介绍,为还原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浪潮和江城风貌,他遍查1917年至1925年间在汉口或武昌出版的《汉口新闻报》《大汉报》《国民新报》《光华学报》《武汉星期评论》等13种报刊,并收录了《湖北商务报》《新湖北》《新空气》等创刊号的照片。此外,田子渝曾6次自费前往台北,搜寻回数十万字的档案。其中,1919年8月13日詹大悲为董必武致孙中山的信,就是他2002年在台北发现的。孙中山当年接到这封信后,资助了100块大洋,意外成了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笔基金。

在田子渝看来,武汉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重要地位,使武汉成为五四运动的重镇,“五四前后,湖北经济的发达程度仅次于上海。它率先孕育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新兴阶层,使武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策源地之一,并演进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运动高潮的中心地。”

 出席研讨会的文史专家认为,五四运动发生第三天,武汉就掀起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学生为先导的爱国热潮,以恽代英为代表的武汉先进青年传播新思潮,以李汉俊、董必武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,构成了武汉地区的新文化运动。

“武汉地区的第一批共产党人,都是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。”田子渝教授说。1921年,恽代英等23位革命青年聚首湖北黄冈回龙镇浚新小学,成立了有中国共产党萌芽性质的共存社。五四运动启发了恽代英、林育南、刘仁静、董必武、陈潭秋等革命青年,使武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策源地之一。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,湖北籍代表有5人,在省籍人数上位居首位。

【编辑:符樱】

(作者:周满珍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