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农科院科技战疫稳住农业“大后方”


武汉市农科院下属农机所和食用菌研究室正在开发旋转式多层苗床,用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

    长江日报-长江网(记者文涛 通讯员高明) 3月14日上午9时,位于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,科技人员正在对豆瓣菜、蒌蒿种质资源进行春季田间管理暨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。

    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。在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,科技人员年复一年守护着各类水生蔬菜“遗传密码”,并进行系统研究,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不曾中断一天。

    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旗下拥有众多这样的科研机构。14日当天接受采访时,农科院主要负责人已经在单位办公室连续住了47天。他说,在整场战疫中,农业战线是必须稳住的“大后方”,全院干部职工都在为此全力以赴。

    下沉社区抓防疫,千方百计搞科研,科技服务保春耕——这位主要负责人用三句话概括了农科院系统的战疫打法。

    下沉社区:送上自产新鲜蔬菜蛋奶

    前两天,洪山区张家湾街三桥社区白沙洲花园小区一位老人的“老毛病”又犯了,急需一种鲜蒲公英、雪梨、荸荠等混合的药食。下沉在三桥社区的市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、基建处副处长万学济恰好对中药有些研究,他立即赶到江边和原武焦废旧厂房内,为老人采回了蒲公英。

    在市农科院的下沉干部中,像这样的热心人还有很多。

    从2月3日开始,农科院干部职工下沉到张家湾街、青菱街18个社区。他们同时扮演“指挥员”(院领导包保部分社区)“宣传员”“调查员”“守门员”“配送员”“服务员”等六种角色,协助社区做好防控疫情、服务群众的工作。

    农科院还利用自身优势,紧急调度各类社会资源,化解社区防控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。截至目前,累计筹集防护口罩33000个、防护服500套、防护手套660双、酒精1090升、二氧化氯消毒片435公斤;从农科院园区示范基地配送新鲜蔬菜7.5吨、鲜牛奶28.4吨、鲜鸭蛋4.7吨。

    看到社区干部非常辛苦,在全院419名党员自愿捐款42050元汇缴党费账户之外,545名在职和退休职工又自发捐款捐物,将11.6万元的生活物资和198封慰问信送到社区干部手中。

    3月11日,青菱社区被认定为无疫情社区。次日,社区给市农科院发来感谢信。信中说:“贵院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、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,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,青菱社区百姓将永远铭记在心!”

    科研攻关:多个项目顺利推进

    3月6日,市农科院蔬菜所博士后宋莉萍克服重重困难,从山东赶回武汉,立即投入科研田间开展授粉。她丈夫所在公司还没复工,干脆“妇唱夫随”,住进基地,帮她一起授粉。

    农科院主要负责人说,农业科研有自身的特点,特别是种子种苗培育,整个过程不能中断。比如蔬菜种苗,开了花就必须及时授粉。除了下沉社区的干部职工外,院里已要求全员返岗。在外科技人员千方百计回到武汉、回到岗位,各个科研项目基本上没有受到疫情影响。

    他举例说,农科院下属农机所和食用菌研究室正在开发旋转式多层苗床,用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。操作人员在育菌车间门口处进行操作,圆柱形的食用菌栽培棒被苗床依次传送到内部的培养架上,一排排整齐排列,相比传统方式,大大节省了空间,也提高了效率。

    而以往只能野生采摘的羊肚菌,已经实现人工栽培,并在黄陂区木兰乡等地试种,市场零售价达到每斤100元左右,还卖得相当不错。

    此外,“武农1号”乌嘴乌脚白羽优质肉鸭培育、猕猴桃新品种培育等数十个科研项目,也在顺利推进。

    服务春耕:线下线上立体指导生产

    “用刀背从尾部向鱼头方向打鳞;剖开腹部,小心掏出内脏,别弄破鱼胆哦……”近日,市农科院水产所发布《水产博士教你杀鲜鱼》系列视频(分为鳊鱼、刁子鱼、财鱼等),收获很多“宅男宅女”的关注。这是农科院在疫情期间加大科普宣传服务的一个尝试。

    市农科院参与了市防控指挥部农村工作组生产保供工作。2月份以来,该院积极组织选派科研团队,对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、包区服务经营主体及贫困村,开展了200多人次的现场、微信、电话等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。编撰并发布“新冠疫情对武汉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及建议”等春耕生产类稿件20余篇,指导一线生产。协助销售库存鸡蛋28800枚,火龙果5000多公斤,莲藕、冬瓜等蔬菜近百吨,帮助对接服务主体减少因疫情造成的损失。

    农科院下属各研究所和武汉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、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平台,也第一时间复工复产,推进成果转化,把市民所需的团购蔬菜、水产品送到各个社区,把农民生产急需的种子种苗和配套技术送到田间地头。

    3月18日,农科院将给黄陂4个贫困村送去2000株果树苗,分为黄桃、葡萄、猕猴桃、蜜枣,一湾一品,保春耕、精准扶贫一打两就。

    “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”市农科院主要负责人说,下一步,全院将继续奋战,确保三条战线全面胜利。

【编辑:丁翾】


(作者:文涛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